美国营销公司HyperSocial创办人布拉登·华莱克(Braden Wallake)去年解雇两名员工,并在领英(Linkedln)上传一张泪流满面的自拍照,“不是每个CEO都很冷酷无情”。没想到,这则贴文涌入1万则评论,反应两极。
有人抨击,他在员工受苦的时刻,却强调自己的悲痛。不过被解雇员工之一的诺亚·史密斯(Noah Smith)替前老板辩护,力挺这位乐观、关心员工的CEO。
美国金融科技公司CircleUp的CEO莱恩·卡尔德贝克(Ryan Caldbeck)2016年在会议上宣布裁掉15%的员工,当着45名员工的面落泪。他坦言,在裁员时,身为管理者,如何拿捏。“沉默寡言”与“过度分享”之间的那条线,并不容易。《敢于领导》指出,高阶主管分享脆弱的一面是一种艺术,因为并非所有人都会买单。
《如何从情感上处理裁员》(How to Emotionally Process a Layoff)指出,不论是管理者或员工,应尽量走出解雇与被解雇的情绪,减少用“职业”来自我认同,而是要积极规划下一步。
解释异动情形,
回答问题、安抚军心
领导者除了得先消化自己的情绪,也得留意团队因为裁撤而引发的震荡。《裁员后保持留下员工的参与感》一文指出,领导者在裁员后,要做好三件事情,维持团队士气。
首先,明确告知留下来的人,公司即将裁员。有多种形式能传达这个讯息,好比经过离开的人同意,在会议上宣布详情。你可以使用固定开场白,像是“我有一些棘手的消息要与大家分享,我们部门一直在计划裁员。”接着宣告哪些人即将离开组织、哪些职位不会再补人。
其次,说明往后的异动情况。员工最在意的是“接下来会不会轮到我”,因此要具体阐述公司后续的裁员计划。例如,向团队表明,如果财务报表达成某个目标,公司在几年内不会再裁员。
第三,处理员工的各种反应、提问。详细解答各式问题,确保团队稳定。例如,“裁员过程是如何决定的?”他们做到哪一天会离开?”“他们之后还有机会回来吗?”“我们是不是要承担这些人的工作?”
讨论组织未来走向,
让所有成员思考去留
稳定军心的另一个关键,是领导者要与留下来的人谈论公司未来的方向。例如,公司有哪些单位会撤裁、改组;管理部门会制订哪些业务目标,会由哪些人来完成,以及什么时候要达成这些事情。
接着,要在公司大会议、部门小会议上,分别传递这些讯息,甚至请中层主管一对一与员工沟通,请他们说出不敢在会议表达的意见。
有个反面例子是,出租电动滑板车的新创公司Bird,2020年裁员406人,他们的通知方式竟然是请这些人,参与一场“网络研讨会”,员工点进去之后,只看到疫情的字卡,接着传来一组机器人的声音,说明疫情如何影响公司,导致他们被迫裁员。
《纽约时报》《疫情下的裁员重创新创企业》中指出,有Bird的员工抱怨,裁员这么重大的讯息,竟由冷漠的机器人声通知,仿佛上演美剧《黑镜》情节。总结来说,企业在裁员时,即使做不到给福利、提供更多资源等加值服务,至少要做好基本沟通,让团队感受到,老板是真正在乎所有人,而不是只想跑流程、削减成本,留下来的员工才愿意和公司站在同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