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理人办公伙伴-讯】熟悉陈天桥的江南春不想评价他。更熟悉其资本运作的沈南鹏也不想评价他。盛大方面,不愿意接受采访。只有老对手史玉柱有话要说:
“陈天桥威武,不断创造第一:第一个把网游做成产业,第一个把一款产品做到年利润超10亿,第一个上市的网游公司,第一个母、子公司同时上市,行业内第一个上市公司私有化。私有化,是为了再创造新的第一。”

陈天桥
一位曾经与陈天桥合作过的游戏公司高层评价说:“他非常清楚自己想做什么,但可能并不很清楚他的公司到底在干什么,最重要的是市场并不认可他的战略。”
某种程度上说,陈天桥是一个人在战斗,跟他的众多高管,跟美国市场的投资者。最终导致了今日的局面:娱乐帝国有名无实。盛大战略屡战屡败。大规模的高管离场。
都是私有化导致的结果?为什么私有化
2011年年中,盛大网络创下了2009年以来的最低价。随后,盛大公布了私有化计划。
根据协议,盛大网络CEO兼董事会主席陈天桥,以及其妻雒芊芊和其弟陈大年(盛大COO)将以每股41.35美元的价格收购在美发行的占总股本31.6%的美国存托股份(需扣除每股ADS0.05美元注销费)。总计需支付约7.5亿美元。如果考虑到“赎身”过程中的各种费用,则收购总花费可能高于8亿美元。
陈天桥设立了一个离岸公司Premium Lead Company Limited,作为收购主体,并采用现金收购的方式。陈天桥已和摩根大通进行了初步的讨论,摩根大通将担任此次交易的财务顾问,并提供1.8亿美元的贷款。余下款项,由陈天桥家族筹集。
陈天桥惯用大手笔。私有化价格相对二级市场溢价26%,而从去年10月17日公开私有化计划至2月15日正式退市,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
从计划出台到完成如此顺利,也符合一位盛大前高管眼中陈天桥的形象:“恨不得将每颗螺丝帽的位置都逐个扳正,缜密计算每个细节,又希望顾及全局平衡。”
“很可能从2007年,就注定了今天这个结果。”美国罗仕证券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说。
盛大前总裁唐骏曾透露,盛大早在2007年就打算分拆旗下各模块业务上市,从而将盛大变成一家控股公司。此后,盛大分拆盛大游戏单独IPO,收购华友世纪,并让酷六网借壳上市,去年递交了盛大文学的上市申请。
“盛大可能形成这种局面:一系列控股公司和母公司同时在纳斯达克上市。”该分析师说:“这样母公司就失去了融资平台的意义,同时又面临公开战略部署的压力。”
对素以“战略”和“奇袭”著称的陈天桥来说,这并非一件好事。
美国一家运作中国概念股的著名财务顾问集团中国区负责人,亦对盛大的分拆控股模式抱以怀疑:“美国市场是很少见这种模式的,也没有一家公司依靠这种资本运作成功,不管怎么样,你三个公司理论上都是一个领域,为什么要分拆呢?”
而消息人士亦称,盛大退市有个目的,就是避免这种公布财务数据的压力。
国内一家中型互联网上市公司高管则直言:“互联网控股型公司是危险的,或者说不可能长期存在,因为互联网基于流量和客户之间的关联交易大家都心知肚明。”
不管怎样,分拆战略可能造成了日后母公司盛大网络退市的必然性。
从财务角度看,分拆战略形成后有两个重要事件:一是从2010年开始,盛大网络的财务报告中管理层不再提供业绩展望;二是2011年二季度,盛大产生了较大规模的无形资产减记,从而导致2011年第二季度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每股收益为0.16元人民币,较分析师平均预期低89%。
2011年年中,盛大网络创下了2009年以来的最低价。随后,盛大公布了私有化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