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经验
作者:编辑部
2014-08-10
摘要:2011年,全球制造业服务化比率为29.5%,在2013年突破了30.1%。其中,美国的制造服务化比率高达55.1%,居世界首位;欧洲先进工业国家,芬兰、荷兰、比利时等,···

2011年,全球制造业服务化比率为29.5%,在2013年突破了30.1%。其中,美国的制造服务化比率高达55.1%,居世界首位;欧洲先进工业国家,芬兰、荷兰、比利时等,也都有40%左右的实力;日本更在短短四年内,把制造服务化比率从10%拉升到30%。拥有服务型制造企业的数量与经济体的强弱程度呈正相关。

 以产品为导向的美国式发展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生产性服务出口国,美国的制造业服务化发展以产品为导向,兼具市场销售性和个性化需求,坚持外贸型第三产业的发展战略,积极开拓国外生产性服务市场。从2002年起,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推出针对服务工程的ESS项目,美国环保署资助硅谷企业开展区域性的实验研究计划,发展了推进服务化的支持网络,还与企业共同编撰工具手册及订价法,出版年度产业报告。

在打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方面,由政府出面,建立营运模式共创平台,向企业推广其研究成果。以推广“化学品管理服务”为例,环保署联合许多大型化学品制造商,进行了包括相关制度建立、案例分析、实际执行在内的实验性经营活动。

 产品与服务并进的日本经验

日本强调“制造系统的创新”,认为制造业服务化是整合了“产品”及“服务”的价值系统,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日本建立了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和职业教育在内的,多层次的人才开发培养体系。在行业协会的组织和倡导下,全面开展在职教育,建立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并从国外引进制造业服务化领域的专业人才,促进人才流动。

市场秩序与环境方面,日本政府积极建立完备的基础设施,制定了25种与企业相关的认证体系,以及相应的法规或专业资格认证程序,从制度上保证了人员的业务水平、服务运作的规范化。由政府主持制订的《IT基本法》,从法律角度规范了市场运作,为制造业服务化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客户为中心的芬兰创造

在芬兰政府的政策框架中,制造业服务化被视为服务业和服务创新发展的方向之一,提出“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业是芬兰竞争力的来源”,掌握了国家发展竞争优势。自2003年起,芬兰技术产业部针对制造业服务化进行可行性研究,明确“创新制造”计划的推动方向,编制了关于制造业服务化的延伸规划。包括支持跨组织的合作,分析与发展相关议题、要素与模式等。

此外,芬兰政府还设立每年一度的制造服务企业日(ISBD),促进服务化企业的沟通与交流。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将“服务业和服务创新”作为重点推进工作之一,先后部署创新制造、创新服务、创新运营模式等3项工作计划,对制造业发展给予引导和资金支持。

 产品、服务、基础建设并行的欧盟各国

在欧盟,各成员国普遍认为制造业服务化包括产品、服务、基础建设,比传统商业模式具有更好的环境生态效益和国际竞争力。欧盟以复杂产品系统概念为基础,积极打造“高附加价值的欧洲制造”。基于这样的政策基调,欧盟相关机构先后出台制定了FP5-FP7计划,提出“延伸性产品”概念,研究拟定了“制造业2020规划”,通过FP7计划在各国家和地区开展联合研究计划,推行国际网络共享与合作,实现永续制造战略。

市场秩序与环境方面,欧盟注重发展支持网络,在制定政策的同时开展相应研究工作。例如:英国经济暨社会研究委员会资助成立“复杂产品系统创新中心”;挪威研究委员会建立“研究型创新中心”,支持跨部门的研究,打造新型理论、方法、模型和管理工具。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