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制造业的限制性因素
作者:编辑部
2014-08-10
摘要:随着全球范围内,资源、能源和环境的约束与经济社会发展间矛盾的日益加剧,资源问题、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明显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随着全球范围内,资源、能源和环境的约束与经济社会发展间矛盾的日益加剧,资源问题、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明显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三大限制性因素,让飞速发展的中国脚步放缓,让腾飞的中国开始反思粗放制造方式的可持续性。

 资源稀缺

资源稀缺给未来经济增长造成越来越多的威胁,并给制造业带来严峻的挑战。我们需要健康的生态系统来保障资源的供给,而生态系统的活力又依赖于生物多样性。对某一特定的生态系统服务有高度依赖性的工业部门更多。它们面对的是由依赖性引发的与运营、市场、财政、规章和声誉有关的风险。其中一个明确的操作风险是逐渐严重的稀缺以及自然资源的消耗。

到2030年工业用水量将超过全球总需求量的20%(Water Resources Group 2009)。另外,与最大可持续供应量相比,全球层面上的潜在缺水量在同年会达到预期需求量的40%。工业驱动水需求的程度因地区和流域的不同而显著不同。这说明要在高水压地区或是在工业水需求相较于其他水需求更重要的地区进行工业运营,就必须大大提高他们的水生产力或者把这些工业转移到水资源更充足的地区。

高质量的金属矿石也在逐步耗尽。虽然大多数金属的绝对稀缺还没有被视为一个棘手的问题,但是从储量的预期生命指标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开采低等级矿石的必要性。但是,这样会消耗更多的能源来提取有用的金属成分,并轻微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

 能源问题

目前能源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全球范围内能源安全观和资源安全观随着时代发展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能源和资源的供给正由过去主要应对市场短期供应,向长期的可持续性供给转变。中国能源利用率不高,导致了能源消费量大。2013年全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37.5亿吨标准煤,比2012年增长3.7%。国际能源署(IEA)在2009 年11月公布的全球能源展望年度报告中称,到2025 年,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和天然气消费国,届时前三大(能源消费)国将依次为中国、美国和印度。

一次性能源比重较大,能源有效利用是长期趋势。长期以来,中国能耗结构以煤炭为主,而煤炭在能源中利用率最低。虽然,英国石油公司(BP)在2014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中称中国能源结构持续改进,但2013年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仍然高达67.5%,石油占比17.8%。至少在本世纪中叶,中国仍要以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为主,决定了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向能源节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已成为当务之急。

 环境问题

世界200多年的工业化历程,仅使不到10亿人口的发达国家实现了现代化,但生态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世界上3/4以上的人口生活在生态环境退化速度超过自我更新速度的国家,全球环境资源消耗速度超过地球生态自我更新的速度。

针对世界范围内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间的矛盾突出的现状,世界各国纷纷作出绿色计划。如:美国奥巴马政府已经把新能源的创新和发展作为国家优先战略;欧盟委员会也于2008年提出了“欧盟能源气候一揽子计划”,以助于实现到2020年的减排目标;日本政府2008年公布了为实现低碳社会而制定的计划草案。

世界各国不仅在绿色计划和减排目标上有动作,在贸易壁垒上也增加了“绿色”的标签。中国每年因不符合环保要求有接近74亿美元的商品出口受限,因各国严格的绿色贸易壁垒评定程序,中国的出口增长速度严重受阻。

综上,可以看出资源、能源、环境对机械制造业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如若不改变制造业的传统粗放制造方式,那么,中国的机械制造业将不可持续发展。

 

热门文章